2010-09-02 16:52
来源:铁山港区人民政府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上半年,我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区委三届六次全会、区人大三届六次会议精神,积极实施“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全
力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努力保持经济发展势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5亿元,比增27.1 %,完成年计划的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84亿元,比增8.3%;财政收入完成17082万元,比增29.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完成10.43亿元,比增168.8%。主要指标增幅较大,位居全市前列,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一)项目建设掀起高潮,投资保持稳健增长
上半年,我们举全区之力服务推进项目建设,完成或推进北海原油商业储备基地、诚德新材料二期等17个项目的征地搬迁工作,共完成征地2000多亩、搬迁340多户,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产业项目方面,3个项目竣工试产, 14个项目加快建设,呈现大中小项目全面推进之势。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20万吨聚丙烯)项目进入建设高峰,北海原油商业储备库、北海—南宁成品油首站及配套油库项目土建工程全面铺开;诚德特钢一期主体工程基本建成,进入设备安装阶段,计划十月份试产,项目二期已完成用地平整;北海远洋船舶修造项目厂房及码头建设基本完工,正在开展船坞建设;林浆纸一体化、中信大锰等项目继续推进;华润混凝土、永固混凝土、大韩重一混凝土等3个建材项目建成投产;一指键智能家居、高新区标准厂房等2个项目有望年底建设。基础设施方面,12项完工或基本完工,16项正在加快推进。铁山港区深水公用码头1#、2#泊位建成并实现开港,航道疏浚二期(10万吨级)基本完工;七号路及支线即将通车;工业区供水二期工程、供水厂房及设备安装基本完成;铁山谢家变电站和北海电厂—大墩海220KV等3个输电线路工程相继完工并将陆续投入使用;石化区北侧排水工程、临时生活服务区建成投入使用,倒班公寓楼建成主体;玉铁高速、河唇—合浦铁路支线、营闸路C段、石化项目3.1公里配套道路、污水处理厂、工业区排水明渠一期工程、石化项目预制场、火炬区及火炬管线、北海—南宁成品油管道等项目正在加快施工建设。扩大内需项目方面,区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完工,正在装修;南康一小教学综合楼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其他6个项目也按要求推进。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上半年共接待客商82批256人次,洽谈项目41个,签订项目合同和框架协议6个,总投资额约127亿元(不含市政府与中石化公司签订的投资备忘录)。项目到位资金37.5亿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59.5%;其中区外境内资金150万美元,完成年计划任务的56%。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增强。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4.84亿元,比增8.3%。其中:工业区完成投资
47.15亿元,比增2.2%;其他地区(属我区任务)完成投资
7.69亿元,比增69.87%,完成上级下达计划的64%。
(二)工业生产快
速增长,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上半年,我区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0.437亿元,比增46.7%,完成年计划的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2.96亿元,比增103.4%,完成年计划的62%。企业产值产量同步大幅增长:北海电厂实现产值76997万元,比增240.2%;上网电量203023.51万千瓦时,比增245.8%;扭亏增盈974万元(去年同期亏损9429万元)。华劲北海糖业分公司实现产值19929万元,比增88.9%;成品糖产量40957吨,比增24.9%;实现利润521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9倍。赤江陶器厂实现产值3359万元,比增29.1%;实现利润70.3万元,比增85%。陶瓷产量3668.85万件,比增109.9%。南海洋石英砂有限公司实现产值33013千元,比增45.6%,扭亏增盈80.3万元(去年同期亏损4.7万元)。
严格执行节能减排政策,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多方筹资推进赤江华侨陶器厂煤改气项目,先后投资640万元完成推扳窑车间和三车间技术改造;龙腾酒精厂关闭工作正在按计划推进。
(三)三农工作扎实推进,农业基础地位加强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种植方面,上半年农作物播种面积22.85万亩,水稻、玉米、红薯、豆类、花生、蔬菜、甘蔗、西瓜、木茹、特色水果等主要作物继续推进基地化
、良种化、标准化生产,加强推广“三避”、“三免”、配方施肥、水肥一体、机械化深耕深松、地膜(秸杆)覆盖、设施栽培、有机生态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和“油粮菜”水旱轮作等先进生产模式,建立百亩超级稻示范基地2个,辐射带动全区超级稻生产面积5000亩。林业方面,造林绿化13564.5亩,其中海防林工程3564.5亩;林改工作外业勘界完成上级下达任务92.44%,发证完成率69.37%,均山到户率74.35%。牧业水产方面,肉类总产量6910吨, 比增1%;生猪存(出)栏、家禽存栏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水产品总产量60195吨,比增0.1%,其中海水捕捞41514吨,比增0.09%,海水养殖产量15435吨, 比增0.04%;重点支持对虾养殖、网箱养殖和罗非鱼养殖等示范基地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网箱养殖从去年30多户发展为今年59户,石头埠网箱养殖成为广西第二大网箱养殖基地。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亿元,比增4.6%。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比增12.6%。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水利方面,共投入2000多万元,修复加固南康江、富屋、粟山、谢家、火禄港、坪底等水毁海河堤段29处820多米,修建白龙海堤标准化三期工程1200米,完成渠道灌溉修复工程21公里,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处。交通方面,农村路桥建设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全长13公里的合浦至北暮营盘路段已完成全部路基和4公里路面的施工;全长12.9公里的竹仔塘至企岭公路已完成外业勘测和设计;全长6.2公里大树岭至红花根村级道路已完成路基建设;全长0.653公里国防路至赤江陶器厂公路已通车使用;修建了北铁路经塘仔至青山头等3条通村水泥路;南康江桥、滨海桥和山嘴桥已建成使用。能源方面,加快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南康镇和营盘镇大部分自然村、兴港镇63条自然村已完成改造。
(四)城乡建设统筹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围绕一体化推进城乡同步规划建设。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推进城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南康镇总体规划修编和营盘镇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已形成初稿,正在征求意见;兴港生活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已通过评审;青山头新村规划修编稿已上报规划部门待批,塘仔新村、秋风塘、高田、社内、水鸭塘等村庄规划准备启动。滨海新城规划建设正申报纳入国家和自治区“十二五”和西部开发重大项目规划。
围绕园区开发推进工业新城建设。滨江生活区一期(100亩)配套工程已完成,中石化炼油异地改造项目、北海原油商业储备基地等项目共260多户搬迁群众开始落户建房;二期(400亩)CEFG地块215亩回建区的配套工程量已完成过半,北海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北海—南宁成品油管道北海首站及配套油库、石化项目3.1公里配套道路等项目共400余户搬迁群众选取了回建宅地。兴港路小区(54亩)配套工程已完成,中石化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和林浆纸配套道路等项目部分搬迁群众已落户开始建房。此外,兴港镇行政服务中心已向市发改委申请立项,准备开展修建性详规和设计工作;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经济适用房和安置房小区建设项目已完成初步规划选址,实施方案已报市房改办审批,正在办理业主招标、立项等手续;滨江生活区三期、兴港生活区二期两个新回建小区的规划工作已经启动,各项规划建设工作将很快展开。
依托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动服务业发展。在工业区和小城镇、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推动下,服务业加速发展。上半年交通运输一派繁忙景象,共完成客运量107.07万人、客运周转量5800万人公里、货运量137.8万吨、货运周转量16870.78万吨公里,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9%、19%、16%、26%;港口物流快速发展,港口吞吐量220万吨,比增73%。市场供需两旺,批零贸易、餐饮、金融保险、邮政通讯等行业均呈良好增势,南康镇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全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亿元,比增11.8%。
(五)财政税收持续增长,惠民政策全面落实
全区财政收入实现17082万元,比增29.41%,完成市下达任务的64.96%。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6340万元,比增19.62%,完成市下达任务的76.77 %;上划自治区收入2542 万元,比增72.57%,完成市下达任务的62.69%;地方财政收入8200万元,比增27.59%,完成市下达任务的58.65%。
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切实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上半年,对种粮农民实行粮食综合直补资金达411万元,惠及农民10多万人。新农合基金统筹由原来的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了150元。城市居民低保每人每月补助标准提高到150元,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助标准提高到50元,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低保对象共5117 人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对象,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完成对下岗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455人次。积极配合进驻我区的企业招工,优先解决失地群众就业,开发主要安置搬迁对象的公益性岗位105个。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建设稳步推进
科教工作得到新加强。电厂、赤江陶器厂、华劲糖业等企业通过技改效益明显提升,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建设顺利推进。2010年高考成绩取得重大突破,一本上线人数在去年基础上翻一番达18人,本科上线人数超过300人,通过自治区“创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达标县区”评估验收,黄稍中小学搬迁异地新建有序推进,南康中学学生宿舍楼、南康一小综合楼等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进入建设收尾阶段。
卫生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区参合人数143409人,比2009年增加了5948人,参合率达到97.5%,同比提高0.9%,远超自治区下达参合率不低于90%的预期目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超额完成市下达任务数,参保率为61%。区人民医院住院综合大楼主体工程建设装修进入收尾阶段,配套工程建设和设备安装正在抓紧进行。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设了4个村级文化公共服务点,2009年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试点村彬池村灯光球场和舞台、综合办公楼已竣工,2010年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村南康镇大塘村、营盘镇鹿塘村、兴港镇陂头村等公共服务中心项目正在勘探设计,全区41个行政村已有20个文化广场,每个广场都设置有图书室、篮排球和戏台,“农家书屋”工程逐步落实。在去年建成6个篮球场的基础上又建成31个村级篮球场。
社会保障工作实现新进步,筹措资金新建14个村级劳动保障工作站,全区42个村(居)委均配备了电脑、电话、网络等办公设施,初步形成区、镇、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6人,完成全年任务的75.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710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322.7%;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43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53.8%;创业培训170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0.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755人,完成全年任务的62.9%;返乡农民工培训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比下达目标低两个百分点。民政、计生、扶贫、安全生产等工作顺利开展,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社会治安和维护稳定工作成绩显著,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上半年,我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完成目标好于预期,但一些制约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农民增收难度大。去年11月份以来连续的干旱天气影响春耕生产正常开展,加上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业生产成本依然较高,农民增收难度大。二是工业增长压力较大。我区工业经济上半年虽然快速增长,但下半年要保持增长势头不容乐观。上半年北海电厂已完成了全年上网合同电量的90%,下半年只剩余21976.49万千瓦时合同上网电量,产值大约只有一个亿。而新建项目还未能形成大的增长点。三是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由于资金筹措困难,龙腾酒精厂全部拆除工作压力大,赤江华侨陶器厂煤改气等技改工作因农民阻挠施工导致完成时间拖延,这些因素有可能会影响我区今年及“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四是实有财力增长偏少,可用财力紧缺,而财政支出呈刚性增长,“吃饭”财政状况加剧,公共财政职能难以发挥,项目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二、下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下半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冲刺阶段,国家加快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给我区加快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北海炼油异地改造石化项目和一批重点项目投资拉动效应也逐步显现。在新的形势下,我区必须积极充分研究并用好宏观政策,乘势而上,开拓奋进,全面完成全年及“十一五”目标任务,为“十二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打好基础。
(一)突出抓好项目服务和投资工作,增强招商引资成效
突出重点,强化完善服务机制。继续抓好项目征地搬迁工作,重点推进石化项目检维修基地、经四路、石化项目进厂路、经五路、纬七路等项目征地搬迁工作,配合做好石化安全防距、出口加工区B区、新回建区等项目征地搬迁前期工作。继续全力推进中石化异地改造、深水码头、诚德新材料等产业龙头项目及其配套设施建设,带动石化产业、港口物流业及临港产业的快速发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变单纯的项目招商,向关联度大的产业链招商。加强与各发达地区商会、台办、侨办、中介机构的联系,实行网上招商、专业招商、委托招商、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力争引进一些大企业、大项目。积极参与“泛北论坛”、“南博会”、 “桂台会”等重要招商活动,加大宣传造势。开辟珠三角、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招商平台,争取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力争下半年实际到位资金和实际利用外资有新突破。想方设法推进银企合作,积极协助企业融资。根据国家资金投向,继续积极组织项目申报,切实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自治区计划。
(二)加强企业运行服务,力促工业持续快速增长
加强现有企业跟踪服务,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重点协助解决电厂生产与实现全市节能目标的矛盾,力争产值和节能双丰收。争取华劲糖业新榨季尽快生产,尽量增加产量。全力服务诚德特钢、华润混凝土、永固混凝土、一指键智能家居等在建项目,争取尽快投产运营,增加工业新增长点,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三)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
按照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多方筹措资金,下死决心按期完成龙腾酒精厂关闭和赤江陶器厂窑炉“煤转气”节能减排技改工程。做好电厂、糖厂等重点企业减排设备的运行监测,全力配合市里建成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尽快实施三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控辖区内小型木薯土法加工点恢复生产,加强对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降耗,确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四)加大结构调整和扶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引导农民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积极发展“新三高农业”(高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环境效应),增加农民收入。着重建设“四大基地”:大棚种植基地力争由目前的2000亩发展到4000亩。引进繁育甘蔗台糖28—32号、木茹华南05—09号等优良新品种,力争5万亩甘蔗基地和5.5万亩木茹基地全部实现良种化。在社内、三塘、扫管龙、石村、富屋等秋冬菜生产基地扩大推广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力争蔬菜年生产面积5万亩。扩大节水型瓜果生产基地,力争西甜瓜年生产面积稳定在3万亩以上,荔枝、龙眼等水果达到1万亩。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重在火甲、莲塘、彬畔、石村、陂塘等村委推广“猪+沼+菜(果)+灯+鱼”生态农业模式,加快生态富民小康建设示范村的建设进程。重点在火甲、秋风塘、富屋、斑鸠冲等村委推广水旱轮作模式,稳定粮油面积,开发秋冬菜生产。抓好生猪规模养殖场和标准化示范场项目建设,扶持营盘镇青山头的海泰丰育苗场进行“中国鲎”的育苗和研究。抓好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尽快提升规模和水平。加快营盘渔港开工建设步伐,抓好白龙海堤、人饮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以及南康镇秋风塘中低产田改造(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等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强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引导失地农民转产转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
(五)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推进港区城一体化建设
“十二五”是我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意义重大。必须集中人力物力,深入调研,科学规划,使“十二五”规划与工业区规划、工业区各产业园规划、各镇城镇建设规划、村庄规划等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并与上级规划衔接。在编制过程中,要突出城乡一体化研究,善于借鉴外地相似地区发展经验,依托大港口大工业发展,合理布局,统筹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实现港区城一体化发展,建设功能协调、环境优美的园林环保型工业区。
做好下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顺利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十分重要。我们坚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有力支持和监督下,我们一定能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勤奋工作,克难攻坚,全面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